春节回家新的感受之二
忌日
这一次是爷爷的两周年忌日,我突然发现时间过了好远,但如果我愿意回忆的话,老家处处有他的影子。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外面的世界,我也会梦游般闪回他的面孔。从村里坟地里离开的那一刻,我没有回头,没有流泪。我知道自己长大了,终于长大了,他31了。但在我奶奶身上,我看到一个人的离世,在世的另一半对另外一半的念叨比我想象的大。
春节
从未像今年一样讨厌农村的过年,这是我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里早已不是我认识的土地,连吃的都不是我认识的了,没有滋味,早已经面目全非。
农村人
农村人啊,所谓的懂事、听话是一个融入他们社会规则和生活习俗,却无益个人成长,无益打破这种宿命。而这种挣扎还发生在我身上。
我和农民父亲(想想他也不算了,父母已经二十年不务农了)有天然的沟壑,这种代际的差别不仅仅是观念,还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比如他和爷爷一样,还在像所有农村男人一样,“随心所欲”就这么擤鼻涕了,当然在农村就如同鸟儿拉屎,狗子拉尿一样自然,不需要人群的约束,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是生物。(让我想起来泰坦尼克号,Jack向rose演示男人吐口水的场景,这种男人的一种成熟,被赋予了一种男性象征的权利?)
农村的贫穷让农村人只能喘口气,却无法享受生活,我也在想人的伟大是什么?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压抑自己的欲望、思想中沦为社会的机器,几乎无偿的奉献给下一代,却也捆绑了他们作为人的幸福感,前者是伟大的牺牲,后者是生命的禁锢。
留给农村人孩子的成长起来时间其实是很少的,试错的机会也只有几次,这一点非常残酷和残忍,甚至是悲哀的。我站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转型的交界处,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交界处,想想那些在这里曾经面临考验的人们,他们如何应对?因为每一次的决定都是饱含巨大的代价。
所以农村人救自己,必须也只有保持崇高的信念。
父母
这一次又是两年不见父母,春节对于我们几个都离开家乡的人来说,是重聚的唯一时刻。母亲从我认识的照片来看已经老了很多,手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多。这一次回家,我明显感受到她对我的希望就和所有的农村父母一样,希望我一年也不需要挣太多钱,接着结婚生子,然后健康的这样过一生。想想我有多少时刻被这种思想来侵蚀自己作为一个人。
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不要说服,保持隔离和延长。
醒悟自身
对我来说,我的30岁开始的醒悟是意识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人,自私的人,有欲望的人,有生命的人,能独立的人,能思考的人,能自己做决策的人,勇敢的人,诚实面对自己生命的人,并且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感恩自己生命的人。
从28岁离职的决策来看,我今天无法判断是不是明智的,一年半后让自己目前处于了一个现金流危机中。但我确实想要体验一下(也许是迟早体验一下),自己会如何去做每日思考,去面对每日压力,去学习,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焦虑,面对处理人际关系,相信什么?舍弃什么?这一刻没有内心的声音告诉我这是不是盲目、是不是没有风险意识。
另外一方面说,这种状态不能持久,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和我父母一样长期面临短期风险,导致无法做出长远的决策,无法真正改善生活了。
我遇到的人确实让我成长不少,也因为这段时间的两个月,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她。所以如何评价这段时间的GAP呢?也许是不负责,也许是太大的风险,但最后只是因为唯一的她出现了,整个这段时间从此在人生上都是值得。这就是我的价值观,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未来的期盼,对生命的期盼,对美好人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