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是一年的2%

一周是一年的2%,这句话从于阮一峰的周刊阅读到[2]。从此我也更新为这一条目,年初的新十年中的今年手册就给自己定下过目标试试每周写一篇。

我们总是感慨离开学校的之后的工作生活如此之快,这不我转眼大学毕业6年,在杭州、悉尼、北京,清迈兜转了一圈。

​ 如果用年衡量,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70-80年,这也算长寿了,健康的寿命就比较短了。

Image

2023年的统计,从生命长度来说,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74.7,女性80.5,而从健康角度来说,中国男性平均健康寿命67.2,女性70.0。[3]

麦肯锡的数据更加表明

“过去60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从54岁增长到73岁,即使是全球一些最不发达的地区,人均预期寿命仅过去20年也延长了10岁。中国的健康事业成就更是令人瞩目,人均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44岁(低于全球平均10岁)增长到2019年的77岁(高于全球平均4岁,到2020年达到77.93岁,与美国相当)” [4]。

这些年的工作、学习,我都不善于给自己立目标,立期望,只是用一种冥冥中的感觉来指导自己,现在回过头想想,为什么没有突破也是有原因的。正如我之前所说人是善于遗忘的动物,记录、复盘才能建构自己,这样才能好好度过每一周,有方向就不至于虚度,即使某些时间是疲惫和迷失的,但是时常回头看看,还是知道路接下来怎么走的。

这在今年的手册8条中,我看了一下,可以说4条直接或间接都是和记录、复盘有关系。

幸福的三大要素是:有要做的事(something to do)、有要爱的人(someone to love)、有寄予希望的东西 (something to hope for)

——亚历山大 查莫斯 19世纪美国著名医生

与信息生活

这周的产品沉思录中,我发现了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于是顺着看了一他的一篇文章,他说

“人活着就不免要参加受到外界影响并对外界作出行动的连续流中,而在这个连续流中,我们只不过是承前启后的中介物而已。”[1]

“所谓有效地生活就是拥有足够的信息来生活。由此可知,通信和控制之作为个人内在生活的本质就跟它们之作为个人社会生活的本质一样。”[1]

对于信息,有信号和噪音,噪音始终是大于信号的,于是与它们相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才需要控制。所谓大隐隐于市,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这里面的还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资讯永远不能取代启迪(Information will never replace illumination),”苏珊·桑塔格在考虑“文字的良心”(the conscience of words)时断言。[1]

研究其本质就是慢就是快,这是方法,很多人听不进去,包括我曾经,因为追求捷径是人性的本质。

王小波

王小波啊,王小波,在将来中国的每一个时代,我相信都有属于你的读者,和你共鸣,你乃真性情。开始又回看这些文字。

“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5]

“社会就相当于一个放大器,人首先有某种待满足的物欲,在欲望推动下采取的行动使欲望满足,得到了乐趣,这都是正常的。乐趣又产生欲望,又反馈回去成了再做这行动的动力,于是越来越凶,成了一种毛病。”[5]

“中国人在人际关系里找到了乐趣,我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一大优点。因为有此优点,我们既不冷漠,又不自私,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5]

“假如此说是正确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就是让人在社会的法理、公德约束下,自觉自愿地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需要满足之后,就让大家都得会儿消停。这当然需要所有的人都有点文化修养,有点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同时对别人的事少起点哄。这当然不容易,但这是唯一的希望。看到人们在为物质自激,就放出人际关系的自激去干扰;看到人在人际关系里自激,就放出物质方面的自激去干扰;这样激来扰去,听上去就不是个道理”[5]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按这个标准,别人说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恶时;别人说我最邪恶,就是我最善良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基于这种信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丧失了很多机会”[6]

“我虽然已活到了不惑之年,但还常常为一件事感到疑惑: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这样地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设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发现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终极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了依据这种真理来做价值判断。从汉代以后到近代,中国人就是这么生活的。我对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喜欢。”[6]

投资界查理 芒格

火星界马斯克

写字界王小波

参考:

1.《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先驱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谈通信,控制和我们机器的道德

https://zhuanlan.zhihu.com/p/97209879

2.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93 期):一周是一年2%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24/03/weekly-issue-293.html

3.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3: 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74323

4.给生命以长度,给岁月以活力https://www.mckinsey.com.cn/给生命以长度,给岁月以活力/

5.“《东西方快乐观之我见》1995年第2期《东方》杂志”

6.“《思维的乐趣》载于1994年第9期《读书》杂志。”

最近两段文字比较触动我,一段是芒格说的

最重要的是,你们要明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去竞争比较弱的地方。这就是我的秘诀,我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了。

另一段不知道谁说的

只有复盘才能知道哪里做得不好要改进,哪里做得好要保持,稳扎稳打,日拱一卒。人一旦开悟,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很快就能上升一个大台阶。

而在crypto流动性如此之大的全球市场,群众的注意力如此容易被市场牵着到这,牵着到那,所以也故而非常容易地产生巨大的落差、注意力落差、认知落差、项目估值落差。不然前几天,怎么有人通过提前布局BASE的DEGEN收获了200倍的收益。低洼之地之低,想象不到,高处阁楼之高,也想象不到。

对我的启发就是不要焦急,从信息链传播的角度来看,我一定像其它人一样,就算不是最后也是倒数才知道一个事件,所以要让子弹飞一会,要有耐心,一个事件的决策,个体需要经历认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同样在群体中也是如此,何况流动性如此之强的市场,这种心理不会这么立马得到确认。不是每一个币都可以做BOME

crypto, the global leader of risk sentiment -@abenchpresser**

正确的一些财富的概念应该是这样子的:

你是否可以健康地生活更多年,因此可以接触到更多潜在的指数增长机会?

你如何能够选择周边的环境和信息输入渠道,改进自己的日常习惯,这样可以了解和接触到更多的潜在指数增长机会?

根据你现在收集的所有最新信息,有没有比你现在做的事情,确定性更大潜力更大的指数增长机会? 如果有,为什么你现在还不能切换过去?

任何无法指数增长的事业,很容易成为时间和精力的泥潭,有机会一定要立刻逃离。

指数增长的神奇,在于常会出现几个月的财富增长超过以前几十年全部积累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新兴产业涌现时,屡次发生。重要的课题是理解底层机制,区分伪增长和真正的指数增长,区分有很大潜力的指数增长和昙花一现的泡沫。真正理解机制后,人就不急了。如果你急着要发财,实际上还是没弄懂。

如果效率没有比别人有明显的几倍以上的优势,实际操作上大概率就是在自欺欺人的瞎搞。

以上箴言来自王川。

​ 确认完这些,那就不会嫉妒,嫉妒很愚蠢,而特别是在crypto,嫉妒就开始中招了,在这个领域里财富的增长,目前看还是非线性的,大部分时间是平淡无奇,让自己懂得如何度过闲暇,是一种掌控,也是一种极好的心态,经过这一次实战,慢慢上道了。

Rare Items这个视频来自老师的男朋友推荐,只能说太牛逼了,讲述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价格的收藏事件,人类无限追求稀缺事物背后的心理因素。

我总结一下:我们对稀有的痴迷可能是因为我们大脑与生俱来寻求非凡的东西。在现代疏远的生活中,收藏过程演变成了一种类似史前觅食行为的社交活动。(史前一起觅食是一种交友、展示的社交活动)。

而这个时代,普通人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价值被低估,加入亚文化社区是重新点燃尊重感和归属感的唯一途径。这个让我想起前几天的meme,本质是一场运动,想要站在舞台中央的强烈欲望动机。

比如买下达芬奇的画作是人们想要依赖创作者名字给我们带来的我们想要的部分,比如威望、他人的钦佩等等。 水、食物和住所变得不再稀缺的现代,我们有了比它们更重要的东西,而收藏稀有与他人联系和参与的第一步。

但我们承认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混乱时,收藏稀有事物是我们面对混乱时恢复自主权的有效心理机制。对从如此多不同的物体中培养秩序的确定性也有所帮助。收藏作为一种手段,让我们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

collecting isn’t going away anytime. collecting is more exciting than ever before following the advent of web3.

以这个心理模型来看,对NFT理解更深了。

当我知道这些可以引领我走向一个“躺赢”状态的知识、经验、谏言的时候,我知道它不是我的参数,我需要做的是如何内化、融合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中,其实我也在建立多模态的大脑模型,用这些我知道的或者他人知道的知识、经验、谏言调参,以至于需要达到对于现实世界的反应是一个有力且有利的回答。

当我发现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已经在数字世界里获取所谓的经验,认知的时候,其实很悬空和虚假,这个感觉在于没有体感。对于币圈这个金融放大器,我的体验也在于屏幕上面的数字的上涨和下降,这个感觉是模糊的,或者说是不可触摸到的。我觉得我更像是用数字世界的比特来调参物理世界的原子了。

原子的碰撞很重要,就像昨天一个朋友提示我关于撸毛空投的策略,而我显然对于即将到来的5月deadline有点FOMO进去,我突然意识到要将自己从这个包裹的能量球抽离出来。而后更深入地想到如何在一个不断大脑调参的生命体验中有应该及时的反馈,这种反馈的能力很重要。

想要避免这种陷阱,从他人经验中能学习到经验,并且有能力蚀刻到脑子里,从而指导行为决策。

这也让我联想到僧人为什么要每日念经?我自己的一个解释就是人的遗忘太快,似乎需要每日“雕刻”才将其内化到大脑建立突触,从而在之后达到自然的连贯。

每一次和现实世界的接触,本身我们就在接触现实世界的数据,建筑、绘画、食物、动物、植物、个体都是现实世界组合的“数据体”,它带给我们多模态的数据,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这种现实世界的原子碰撞,我觉得是一种身体真实的反馈。就像昨天,一个朋友提示了我。一下我意识到我陷入其中了,所以立马抽离。我自己反思了,这种心态更好了,喜悦感、知足感、从容感更高了。

总结来说,比特给我带来了信息,带来了他人的情绪、认知。原子世界中,和一帮朋友的碰撞给我带来了真实的反馈。

期待我们有缘人在原子世界见面。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

Saifedean Ammous

货币金字塔:从黄金、美元到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

Nik Bhatia

货币金字塔和货币的未来

我发现将这两本书结合起来读,能更好的理解货币。在货币金字塔中作者开明宗义地提到,货币是一个分层体系。这为我奠定了一个从货币这个对象上的理解,而不需要理解货币本身的技术细节和前置知识。但读了货币的未来这本书,就明白了货币的前置知识。所以我将两本书串联起来,是能理解货币的产生,以及货币之后的分层体系。

货币的功能和历史

前置知识

  • 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以物换物满足了我们的生存需求,节约了我们的生命时间
  • 以物换物是为了价值交换
  • 交换群体却限制在熟人的小群体内

真问题

在更庞大的经济体中,通过我们人类分工,我们有机会只大量生产一件商品,就可以开始和他人价值交换。而这些交易对象完全是陌生人。然而市场越大,分工越专业化,交易越多,需求耦合的问题也越严重 — — 可能你需要对方的东西,可是对方不需要你的东西。这个商品需求不匹配体现在三个层次。

  • 价值尺度的不匹配

想象一下,我们无法用苹果来交换一栋房子,交易者也不会收取与房子价值相等的一大堆苹果

  • 时间上的不匹配

我也无法保证等我积攒到一大堆苹果的时候,苹果没有腐烂且依然还有价值

  • 空间上的不匹配

无法携带这片土地上的房子,来取交换另一片土地上的房子

1
解决以上的唯一办法,间接地以物换物:如果交易对象不需要你的商品,那就找到他接受的商品,并将它交易到手。

以上的真问题,带来的解决方案就是交易中介。被人们广泛接受用作(单个或少数几个)交易中介的商品就是货币。

也通过以上三个真问题,我们明白货币的需求永远存在。在通过研究市场中人们的选择,奥地利经济学派创始人、边际效用理论的创立者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指出,某种商品能够在自由市场上被选择成为货币的关键性质,是它的适销性——无论何时,其持有者在市场上以微小的价格损失出售该商品的便利性

三个问题的视角

  • 价值尺度

可分割性,这样的适销性商品方便我们分割成更小或更大的组合单位,我们想持有多少都可以

  • 空间尺度

运输便利,重量较轻

  • 时间尺度

货币最核心的要素,这种商品必须要在时间上具有保值,正是因为有这种能力,其持有者才通过这种商品存储财富

存量-增量比

生产新货币的单位的难度决定了货币的难度:增加供给难度很高的货币被称为硬通货,增加攻击难度低的货币被称为软通货。

两个维度理解商品供给的硬度:

①存量,代表现存的供给量,即过去的生产总量减去被消耗掉的和毁坏掉的部分之后的留存量;

②增量,代表在下一个时间周期内将要增加的产量。存量-增量比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以表示某一商品作为货币的硬度,以及它是否适宜承担货币角色。

如果人们选择使用低存量-增量比的商品存储财富,该商品的供给在急剧增加后稀释持有者的财富,这样的商品作为货币,无法实现保值的目的。而相反另一种商品的存量-增量比越高,就越可能穿越时间保持自身的价值

存量-增量比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以表示某一商品作为货币的硬度,以及它是否适宜承担货币角色。如果人们选择使用低存量-增量比的商品储存财富,该商品的供给就会在这之后急剧增加,稀释储存者的财富。这样的商品若被选为价值存储的工具,不大可能实现保值的目的。一种商品的存量-增量比越高,就越可能穿越时间保持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时间上的适销性也就越好。

软通货陷阱

1
任何物品,一旦被用作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带来供给的增加,这是人贪婪的追求。而这恰恰会毁灭存储者的财富。约束自然或人为的限制的是,限制其流入市场的增量,以保证其保值能力。所以,某种物品要承担货币角色,它的成本必须很高,否则生产者赚快钱的诱惑将摧毁储蓄者的财富,人们在这种货币环境中,储蓄的动机也会消失殆尽。

第一代硬币

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最早使用金币和银币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吕底亚,这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境内。黄金和白银制品被用作货币的证据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但硬币的出现使这些贵金属成为合适的记账单位。

吕底亚的金币上雕刻着一头凶猛的狮子,这种金币重126格令,约合8克。由于所有的金币都有经过精确测量的含金量,因此它们可以被当作记账单位。

1
今天的人们认为,重量整齐划一的硬币似乎是金银货币的唯一形式,但是在第一枚吕底亚金币诞生之前的几千年里,贵金属块才是全球性货币。让硬币具有统一的重量,这无异于一场对货币的简化革命,并永远地改变了货币。

硬币的两大问题

  • 多样性阻碍了货币的流通速率

只有流通速度足够快,货币才能帮助人类在交易活动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相对于使用非标准重量的贵金属条块作为交换媒介的更原始时代,金币和银币提升了货币流通速度。但是,在一个多种硬币共存的世界里,存在着成千上万种相互竞争的硬币,这意味着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几乎每一笔交易都必须进行换算和货币兑换。

  • 实物转移风险

硬币货币体系的第二个重大缺陷是与硬币的实物转移相关的风险。在中世纪,跨越陆地和海洋运送硬币是非常危险的,是物流运输的噩梦。在试图清算国际债务时,双方经常因沉船遭受额外的损失。贵金属之所以被视为珍贵的部分原因是其坚不可摧,所以为了寻找当年沉船上的货币,至今还存在着一个完整的沉船搜寻产业。

1252年,佛罗伦萨铸币厂铸造出第一枚Fiorino d’Oro,即金弗罗林,它与以往的硬币相比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不过是另一种硬币。然而,过了几个世纪,弗罗林的黄金含量和纯度都没有改变,弗罗林因此赢得了声誉,最终周边地区的所有人都使用它来计价。此前的贵金属硬币耐用、可分割和便于携带,但随着各国政府不断降低硬币的贵金属含量,没有一种硬币可以获得几代人的信任,佛罗伦萨铸币厂改变了这一点。弗罗林保持着不变的黄金含量和纯度,每一枚大约含有3.5克纯金,并惊人地保持了4个世纪。

分层货币的出现

1202年,一位名叫列奥纳多·达·比萨(Leonardo da Pisa)又被称为“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旅行商人,出版了一本名为《计算之书》(Book of Calculation)的书,这本书丰富了欧洲数学领域的知识。斐波那契从小在阿尔及利亚的集市上长大,他在那里学到了古代数学的知识。

《计算之书》将印度 — 阿拉伯数字系统介绍到了欧洲,取代了罗马数字系统。他详细介绍了当时欧洲人不熟悉的算术发展,以及印度商人和来自伊斯兰西班牙的大学所使用的会计技术。这些会计技术是今天所说的复式记账法的基础,也就是资产、负债、权益和利润的统一记录系统。在意大利,人们不久就能感受到《计算之书》带来的革命。斐波那契的思想催生了一个新的商人阶层,这个阶层的权力并非来自商品或服务,而是来自资产负债表,这个阶层就是银行家。

汇票

比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更早出现的是一种叫作汇票 的货币工具。汇票是将钱从一个地方付到另一个地方,同时将其转换成收票人想要的货币的一种方法。汇票是银行开立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汇票并不总是预先支付,因此是一种信用模式,也是出票人的信用扩张,汇票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信用工具。历史学家很难查明它的起源,但我们知道汇票在出现在欧洲之前,已经在阿拉伯世界存在了几个世纪。到了12世纪,汇票在意大利北部已经非常常见。到了14世纪,汇票几乎存在于每一笔票据交易中,汇票一般以弗罗林计价。随着弗罗林参与了所有主要的欧洲大陆上的交易,以弗罗林计价的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尽管整个欧洲流通着数百种硬币,但每个人都用弗罗林结算,它是国际上商业资产负债表的首选记账货币,也是第一个世界储备货币。弗罗林和汇票,连同斐波那契的关键性创新,构成了一个包含两个层次的货币体系。

复式记账法中隐藏着银行家创造金钱的秘密:不是通过铸造硬币,而是通过资产负债表

货币的等级制度

货币的层级之所以存在,源于人们信任的各种货币形式承载着出票人的交易对手风险。

1
货币的扩张性:硬币不能被凭空造出来,但票据可以,就像橡皮筋,有伸缩性。货币也有弹性,它可以扩张,但前提是不需要在金库中准备好足够多的金币作为全额储备金。

那些愿意接受汇票和其他形式的延期结算方式的人向我们表明,货币从本质上来说是分层级的。如果一个商人在交付货物时要求预先支付黄金,那是他的权利。但是,如果另一个商人接受了一张代表承诺以后支付黄金的汇票,那么他接受延迟最终结算的意愿就足以证明,货币的层级不是由银行家凭空构造的,而是人类相互制衡的内在倾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层级的货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第一层货币是长期价值贮存的一种更好的形式,第二层货币则更适合交易,因为它比硬币更方便

纪律约束

第一层货币的最重要特征是它对其下面各层货币的纪律约束。

15世纪英国的金匠是全额准备金,他对每一个他签署的存款凭证都应对黄金提取要求。

现金的定义是:我们当作货币来使用的任何东西,即使这只是一张纸并且具有交易对手风险,而且不能保证最终付款,其他人也会接受它。为了使某些东西能够作为现金发挥作用,人们必须信任发行者或承诺付款的人。

黄金是对金匠的纪律约束,防止其滥用货币创造能力,因为公众对其存款凭证的信任是来自其兑换黄金的承诺。因此,第二层货币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因为创造货币的权力总是会被人滥用。

货币的层级结构是动态的,当信贷扩张,第二层货币扩张,当信贷收缩时,人们不再接受曾经高度认可度和信任度的货币工具,持有者抛售这些工具,转而需求第一层的高级货币,比如金币。紧缩导致的大规模溯回就是银行挤兑。

清算问题

分层货币的发展解决了硬币货币不方便的问题,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大量新的第二层货币或者银行负债的出现带来了清算问题,即结算交易的过程。当时还没有汇票的清算制度,由于缺乏标准化,各种票据还没有被当作现金对待,它们是支付黄金和白银的承诺,但不同的票据之间不能相互替代。指定的货币和到期日使得每张票据都是一种静态的工具,没有两张票据看起来是一样的,这与现金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而只是支付意向书。人们不愿意相互交换意向书,因为意向书的条款都不一致,信任交易对手方的文化尚未形成。

归根结底,第二层货币缺乏流动性(liquidity):它不能被轻易地、随时地转换为现金。

安特卫普交易所却是一个喧嚣的交易者聚集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交易所。当安特卫普交易所开业时,它被称为“连续集市”,这标志着金融清算从季节性到实时性的转变

银行家通过确定分层货币演变中的两项主要创新来实现这一点:贴现和票据发行。新交易所的银行家并不是整天走来走去地玩弄数百种硬币货币。硬币不利于货币流通速度,只有延期结算、会计和票据的结合才有可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最初,安特卫普交易所的货币市场交易几乎完全以汇票进行。货币市场交易商给汇票带来了流动性,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极大地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在交易所开张之前,第二层货币是按季节增发的,目的是在下一次集市之前弥补债务。但在安特卫普,第二层货币开始发展出类似现金的特征。

政府货币与中央银行

1
政府与货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从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开始,政府建立了对第二层货币的垄断,并利用它牟取利益

货币不再是市场参与方自由选择的、作为交易中介的、最具适销性的商品,此后,货币的价值、供给和利率由各国政府中央计划。

哈耶克在其同名的精彩著作中将这种货币体系称为货币国家主义: 我所说的货币国家主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全世界所有货币供应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应该由决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对货币数量的共同原则或者共同机制来决定。真正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是全世界使用统一的货币,这种货币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获取,货币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是所有个体行为的结果。 由于中央银行对黄金的垄断性持有,以及政府限制人民持有黄金,强制人民使用政府货币,黄金再也不可能重新成为世界统一货币。

阿姆斯特丹银行

1602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 — — 荷兰东印度公司,**它第一个股票投资者通过以纸质证书的形式提供资本以换取股份的案例。**荷兰政府赋予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垄断权,并授予其雇佣军队和发动战争的权力,以从对外贸易中获利。

股票市场的建立导致金融交易大量增加,这就需要一种优于当时任何结算机制的结算机制。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的流通需要在货币结算方面取得进展,阿姆斯特丹银行使用荷兰盾(也称荷兰弗罗林,Dutch Florin)为所有储户推出了一个免费即时的结算平台。新成立的荷兰共和国需要使用自己的第二层货币来支持其繁盛的殖民事业。

阿姆斯特丹银行通过取消公众对第一层货币的使用权,成功垄断了第二层货币的发行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亚洲商品的垄断和随后流行的具有开创性的股份制企业结构,使其释放了大量的资本,这使得阿姆斯特丹银行第一个真正的创新成为可能:在储户之间进行即时转账的能力。由于在第二层货币即时结算方面的创新,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第一家中央银行,因为根据法律,中央银行是所有货币交易的中心。中央银行的基础是承担清算的任务,或者说解决储户之间的转账。17世纪,因为来自欧洲各地的商人和企业出于对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坚定信任,都将荷兰盾作为储备货币,荷兰盾被认为是世界储备货币,这一地位一直持续到18世纪。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后不久,就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放贷,并将这些贷款列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这是一种标准的复式记账法。阿姆斯特丹银行将存款记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贷方,实质上是在创造货币并将货币发放给特权借款人。这些贷款正好与金币和银币一起位于货币的第一层。这相当于宣布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信用与贵金属的内在价值等同。在第二层创造的货币被部分储存下来,因为它对应的第一层资产是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贷款,而不是存放在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贵金属。阿姆斯特丹银行主导下的货币金字塔,描绘的是在货币第一层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贷款。这是分层货币演变的关键时刻,有史以来第一次,贵金属不是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货币金字塔的顶端。

由于对第二层货币的垄断,阿姆斯特丹银行最终完全停止了对贵金属的兑换,同时仍设法维持公众对其第二层货币的信任。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阿姆斯特丹银行能够支撑其负债的价值,而无须兑出贵金属。这种强有力的、史无前例的即时结算,加上优惠贷款和暂停可兑换性,对金融业的未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英格兰银行

尽管阿姆斯特丹银行奠定了中央银行的框架基础,而在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英格兰银行贴现票据的意愿和能力,最终使其脱颖而出,成为今天中央银行的典范。

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票据被要求作为现金使用,因为它们与金币可兑换,并且具有主权国家的信誉。

白芝浩的书之所以广受引用,主要是因为他将中央银行看作金融体系内的“最后贷款人。

美联储

第一个目的是“建立联邦储备银行”,立即建立了一种联邦统一接受的第二层货币 — — “储备金”,以此作为美国所有银行活动的基础。储备金将取代现有的分散混合的第二层货币,并终结商业银行发行第二层货币的能力。该法案确保美联储垄断了美国的第二层货币,并将所有私人部门发行的货币牢牢地置于第三层。

该法案第二个声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弹性的货币”,确认了美联储将能够以部分储备的方式发行货币,并允许其系统内的银行也这样做。

该法案的第三个目的是通过沃尔特·白芝浩条款,给美联储“提供商业票据再贴现的手段”。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指由银行和公司发行的短期债务。这使得美联储可以作为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通过建立第二层储备金余额来购买不良金融资产。

该法案的最后一个主要目的是建立“对美国银行业更有效的监督”,以试图梳理当时的货币乱象,建立美联储对银行业的金融监督,并赋予美联储发行银行章程的唯一权力,该银行章程附带了创造第三层货币的能力。

实际上,美联储成立之初,黄金占美联储资产的84%,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将急剧下降。今天,作为参考,黄金占美联储资产的比例还不到1%。

20世纪20年代,通常被后人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是被定义为消费主义萌芽的最初十年:把花钱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信贷开始广泛提供给普通美国人。但与其衡量信贷增长的数量,不如看看发行的是什么类型的信贷更有趣:百货商店开始向富裕的客户提供信用卡;石油公司开始实施信用卡的忠诚计划。

大量的货币创造发生在“咆哮的二十年代”,是与黄金对货币弹性的纪律约束相悖的,并确凿地揭示了美元与黄金脱钩的社会需求。毫无疑问,美国政府持有的黄金不足以支撑其在立法时所承诺的弹性货币。这一点在股票市场的历史性崩盘后得到验证

没有黄金给你

1933年4月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颁布了第6102号行政命令,命令所有的“金币、金条和黄金证书都要交给政府”。该命令实际上是强迫所有美国公民出售黄金以换取美国联邦储备券(现金),并杜绝了人民获得第一层货币的途径”

这让人想起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后,规定所有出纳员必须交出贵金属硬币以换取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存款。

存款保险

1935年的《银行法》(The Banking Act)成立了永久性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使对美国普通家庭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化。在货币分层的背景下,FDIC保险是联邦政府对所有第三层银行存款的担保保险

王者美元

英镑在1931年放弃了金本位制,正式结束了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统治。这个空缺被世界上最新的超级大国 — — 美国的货币所填补。

1
1944年,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一家酒店,正式确定除美元以外的所有货币都是美元金字塔内的第三层货币形式。

没有人能想到,在地球遥远的角落挖掘黄金,仅仅是为了运输黄金,然后立即将黄金重新埋入其他深洞中,尤其是为了存放黄金而挖掘深洞,并进行严密的保护,这种浪费人力资源的做法甚为荒谬。然而,人类直觉的历史有其自身的逻辑。

残破不堪的美元

在没有黄金的情况下,美国国债就成为唯一的第一层货币,独自站在美元金字塔的顶端。国债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的形式,其信用来自美国政府的资产和向公民收税的权力。这些政府债券成为存储美元的最高质量的方式,至今仍然如此。在没有黄金的情况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以美国国债为主要资产,而私人部门将其作为万能的货币抵押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财政部暂时取消了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并迫使美联储为战争提供资金。美联储因此以固定利率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对地缘政治主导权的追求取代了美联储在政治上独立的货币政策。二战结束几年后,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达成的协议恢复了*美联储的独立性*,但更重要的是,将大量的国债投资组合转移到了交易商银行(dealer banks)手中,

美联储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债持有者,它很可能会无限量地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是美联储为金融系统创造第二层货币储备金的方式。还请记住,美联储曾经为了协助战争融资,被立法要求购买美国国债。

货币的文艺复兴

中本聪设计比特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或她打算让比特币模仿黄金,成为无交易对手方的第一层货币。而这意味着一种不是源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供给。中本聪的论文建立在被广泛接受的密码学基础之上,这使得其想法在密码学邮件列表社区中得到认可。

比特币这个软件协议是一套规则,它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安全散列算法2(SHA2)的军用级加密算法,该算法由美国情报界于2001年首次发布。

比特币的三个比喻

1
BTC是数字黄金,黄金和BTC都是无交易对手的资产。

BTC是数字土地。地球上只有57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同样,也只会有2100万个BTC。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数字土地高度可分割。

1
BTC也是一种协议,但要发送和接收的是价值而不是数据

比特币的神奇之处在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同行,并操作一个允许参与全球金融网络的软件。

现在我们可以定义区块了:一个区块是一组数据,包括人们试图完成的未结算比特币交易的详细信息。这些交易可以被认为是已经发送但尚未收到的电子邮件,或者只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电子邮件。当一个区块被挖矿时,区块被链在一起,未结算的交易会得到确认

1
之所以要模仿黄金,是因为黄金在历史上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持久的无交易对手方形式的货币。寻找黄金既不便宜也不容易,它需要能量,寻找BTC也是如此。

难度调整算法被今天的比特币用户和软件开发者认为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它是比特币真正具有中立性、抗中心化控制的特性之一。

分层比特币的愿景

2010年,芬尼对比特币分层货币可能会如何演变做了一个特别精彩的解释,这是一个超前的预言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让比特币支持的银行存在 — — 发行自己的数字现金货币,且可以兑换比特币。比特币本身不可能规模化地让世界上每一笔金融交易都向所有人广播,并包含在区块链中。需要有一个更轻量、效率更高的第二层支付系统。同样,比特币交易最终完成所需的时间对于中大额的购买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

比特币支持的银行将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可以像货币国有化之前的银行一样运作。不同的银行可以有不同的政策:有些更激进,有些更保守;有些将比特币作为部分准备金,而另一些可能是有100%的比特币准备;利率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银行的现金可能会比其他银行的现金折扣高。

我相信这将是比特币的最终命运 — — 成为“高能货币”,作为银行发行自己的数字现金的储备货币

总结

  • 货币的分层是人类内在的制衡,它结束了萧条和混乱,却集中化到政府和机构手中的印钞权。资产负债表的产生,是一个先花钱后印钞的故事,人类走上了生产力证券化、想象力证券化的道路,这条路就不会回头。
  • 货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我们回顾近代货币的历史,并不因为人们选择了货币的分层,这就是一个分的历史。我认为它是一个合的历史,合在印钞集中化、货币垄断化,交易对手的垄断,这无疑最佳地表现在了美联储。这部合的历史在美联储到达了顶峰。
  • 美元破败不堪,并不是美元的价值尺度、空间尺度不好,而恰恰是因为,人的纪律约束不够,造成了美元的时间尺度的问题。央行们无限印钞的能力,又一次在2020年,震撼了世人。
  • 人类货币历史,从贝壳、烟草、石头,到贵金属、硬币,再到现在的纸币,数字时代,技术给予了我们实现数字货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被打开的,这座山是被攀登的,因为它就在那里。
  • 钟摆摆向的一方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点,而这种高点,我看到过去在比特币诞生后,美元在下滑,这表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化(缓慢),比特币、以太坊的崛起。这三者的力量在斡旋,但我相信新的钟摆将摆向新的一边,而我在这个周期里。

最近听了一期关于安全感的博客,引发我思考的播客中的一些观点。

安全感:解释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模因(之一)

安全感和安全

  • 安全感是马斯洛五层次需求中最基础的需求,上层的需求都依赖于底层的安全感。

  • 安全感有两种词汇,safety和security,前者指的是肉体安全,后者指的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 安全感是一种内心的特点,无法完全通过外部因素获得。

    心理学研究指出,安全感与自我认知、自我接纳以及自我和解等因素相关。安全感和欲望之间存在矛盾,因为欲望会不断变化,导致新的不安全感。安全感与激素分泌水平直接相关,多巴胺和内啡肽等激素对安全感的增强起到重要作用。快乐和安全感是不同的维度,但内啡肽的产生需要安全感的支撑。人的快乐和安全感无法积累,只能在波动中追求。

选择权与安全感

  • 选择权与安全感密切相关,拥有选择权意味着拥有某些东西的保障。

  • 科技最主要还是所谓人的这种能力的一种延伸。就比如说更强的力量,更快的速度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他把你的能力延伸以后,你实际上能够有能力获得东西的这种机会其实就更大。

在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的时期,人们通常具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可能导致人们选择错误的方向,而安全感的增加则会增强人们获得东西的机会。因此,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安全感。

社会的保障体系也是个人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例如社保和失业保障。安全感的增加可以推动人们从事喜欢的活动,实现个人发展。反之,缺乏安全感可能迫使人们将所有时间用于谋生,无法获得任何发展。因此,社会的安全感对个人的选择权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财产权与安全感

  • 其实财产权的根本特征甚至不完全是拥有权,而是处置权,其实也就是一种选择权。

  • 安全感应该有一个另一个来源,其实就是所谓预期或者叫规则的明确性,或者说对未来的一种判断的一种明确性。

  • 描述不安全感,我觉得特别精确的一个词儿就是FUD。大家知道就是竞争对手抹黑对方的时候,经常说他FUD我们的用户FUD其实就是fear、uncertainty和doubt。你看这其实就是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就这几种对吧?你是否恐惧,你是否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是否怀疑这个人是个什么状况。

  • 不安全感是一个我们一辈子都要跟它纠缠的东西。

安全感的重要性及影响

  • 你意识到了你的所谓的安全感其实跟安全无关。它不光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是你心里的状态,甚至从化学的角度来讲是你体内激素的水平。所以你更容易接受它的时候,其实你就更容易来建立这种自我调节。

  • 其实安全感之所以重要,就像你刚才说的这个,就是你如果能够选择意识到安全感是怎么回事,然后跟他和解,你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加多样性,更加开放。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影响与对策

  • 就像我们现在整个中国经济是一样的。如果你说他真的那么糟了吗?其实并不是,而是这个预期,就是因为这种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它带着整体的预期往下走,预期反过来会影响部分现实,就是因为你的预期更加糟糕,你更不安全感,那他会就反过来影响你的行动,就是反过来会跟你的行动有个反馈。这就是一个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 我觉得其实再进一步说,其实就是整个人类追求安全感的这个旅程,其实也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它也是一代一代迭代的。当你拥有了一些安全感之后,你就会发现新的不安全感。其实就像刚才小宝说的,后现代的人他虽然有了富足的衣食住行,有了各种文化的这种接触面。但是他可能接触面更广了,信息量更大以后,它还会诞生新的不安全感的来源。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永恒的一个迭代,甚至一个怪圈儿,对吧?

思考


从安全感的底层逻辑出发,辨别安全感是来自生物性的激素水平,承认这点,就知道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跟着我们。但对人来说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保障、规则、财产权、选择权是安全感的外化。

特别是来自社会的预期形成的情绪影响了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形成了群体共识,这种反身性带来的侵入性很大。

在减少不安全感这件事上,心理上理解安全感是怎么回事,与它和解,会打开更多可能性。最终是要有一个自洽的状态,也许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我来说,近期的不安全感出现了,法币现金即将耗尽,投资回报依然没有回本,略微亏损,创业项目没有眉目。昨天早上醒来,我突然想到,应该反思一下,从2022年9月的第一笔投资以来,为什么没有保障到本金安全。

最近在认真长时间地看王川的文章了,也让我思考身体的风险,在食用信息流上,注意力是不是被困住了。我认为是有的,所以今年必须改进,有没有特立独行的正确的勇气和意愿隔断各种低效甚至有伤害性的信息流,接受这种不安全感。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Earth and Life

地球简史,看下来MASS Extinction是每个阶段的关键词,每一次大量的灭绝导致新物种的出现。

你以为地球上的板块变化是直接影响物种进化的因素,但还有宇宙射线、太阳风暴直接影响整个地球。

每一层宏观上还有上一层的因素。

少数且关键的事件决定了人类的出现。

男女之事缘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繁花》

最近一周都在看繁花,所感这一帮朋友之间,所谓的朋友,他们一些人曾经有过患难,但是如何呢?

在第13集当这一群人扯开嗓子,理清一些来往的时候,他们又是朋友,又有金钱交易。即是事实,又是虚假。真与假分不清,只是这缘分在其中纠缠,剪不断理还乱。人情曾经如此可贵,但此刻又如此脆弱。

缘分来的时候把人聚在一起,缘分散的时候把一群人打散,可悲吗?可惜吗?

还是我觉得我们只不过在一个规律中,这个规律是大道,我们遵从大道之法而生而灭。因缘际会不过在大道之中循环往复而已。

这样的情景反而在我看来觉得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历程,分分合合是常态,人的生命尺度无法和宇宙的尺度相提并论,目前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表明宇宙已经膨胀了百亿年,而且还在扩张,而人的生命何其短暂。

在与人交往的一生中,和一个人,和一群人长长久久,自然我们可以惊叹,可谓是在人生命长度里的不朽,但离散之殇亦可悲天悯人。

重要的是我接纳了人生的分分合合,接纳缘的聚散,接纳万物穿过我的身体。

Image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

在清迈最近送走了一些人了之后,我回到了自己身上,思考新的十年,思考接下来想要的生活,我一定不会想到,十年后当我回忆从北京离开的决定,对我的未来有多大影响。

思考和我重要的人将会一起发生的事情,当我承认,人生是非线性的时候,那些即将发生的事情,还有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我也就有了一个心态迎接它。

年轻人动手能力强,而哪些一旦被生活弄的忙忙碌碌的人,就不会去相信,生活依然还有可能,而就以下求

饮食男女,欲

死亡贫苦,恶

在这里一年的日子即将结束,在去年回到自己的小时候的文字,明白自己的个人神话原来一直在那里,是我不自知后,那我想要的变得清晰了。

上周之前的发烧和昨天的摔伤,让我想到这些和锻炼没有关系,和是否有能力避免也没有关系,而像那一刻“冥冥之中”发生了,概率可以降低而无法阻止发生。不如把所有新来的变化当作反脆弱的养料。

新十年的开始在于我理解了一部分的世界,我也理解了一部分的我。

今年手册

  1. 比2023年多读书
  2. 不停地要写啊,试试每周写一篇
  3. 过滤多余的信息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4. crypto多参与,不要不参与
  5. AI多动手,多执行
  6. 走两步回头看一步
  7. 不带情绪地观察众生相,但是为了回归本相
  8. 为自己创业

Image

最近让我想起乔布斯生前的一段话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once you discover one simple fact—and that is: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 - Steve Jobs

一旦你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生活可以变得更加广阔——那就是:你所称之为生活的一切都是由并不比你聪明的人创造出来的。- 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是在为我们去魅,这种没有裹挟的观点,让我觉得纯粹。

应该为这个世界去魅,但不是为了走向癫狂,而是为了回到自己身上。